×
加载中...
又一网红车企,濒临死亡!
李东阳 李东阳朋友圈 2025-04-21 15:14
2025年,哪吒汽车以一场“贾跃亭式”的荒诞剧情成为行业焦点:


供应商围堵总部、前CEO张勇被曝“出走英国”、40万车主陷入售后无门困境。


图片


或许只有当新能源残酷的另一面砸在脸上,人们才能体会到行业淘汰赛开始的如此之快。


提起哪吒汽车,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人间烟火的网约车最爱,亦或是抢滩登陆的出海标兵,还可能是玩转营销的神。


但现在,舆论层面有关哪吒汽车最盛传的新闻大多是负面的……销量暴跌、停工停产、管理层震荡,每一条都是新势力的死穴,偏偏哪吒汽车全中。


从率先带领新势力突破15万辆销量大关时的风光无限,到如今踩在生死线边缘,哪吒汽车落寞的背影,映射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烈火烹油下的残酷局面。


此情此景,不少人内心五味杂陈,尤其是用真金白银支持的哪吒车主,其实每当一个车企轰然倒下,受伤最严重的往往是与品牌搀扶共生的真爱粉。


如今造车终局乾坤未定,下一家被淘汰出局的车企到底是谁,仍旧是公众最津津乐道的问题!


图片

属于哪吒汽车的“劫难”,由来已久。


早在去年10月份,在一个职场社交平台,一位认证为“哪吒汽车员工”的用户爆料称,哪吒汽车“已经发不出工资了”:“欠了供应商很多钱,奉劝大家买哪吒车慎重。”


这番爆料无疑是朝着哪吒的心窝开了一枪,彼时正值哪吒汽车成立十周年,原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好时候。


图片

图源:微博@哪吒汽车


紧接着哪吒汽车给出了解释,称网络传闻“系薪资架构调整,IPO前要进行股权确认,部分薪资发放会慢一点,并非全员欠薪”。


但随后,一个个雷接连炸开,如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多家供应商起诉讨要欠款、哪吒汽车某地工厂停工、哪吒车主表示无法交车等。


貌似哪吒汽车难以越过淘汰赛已成定局!


但在2024年12月6日,哪吒汽车给了外界一个交代,称前CEO张勇“下课”,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重新出山,“带着哪吒再次出发”。


舆论难得等来了风平浪静,甚至不少人断言哪吒汽车驶向了正轨。


不过就在前几日,一则哪吒汽车经销商堵门向哪吒汽车要钱的新闻再度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视频中经销商字字泣血:“我们是全国300多家哪吒经销商中的二十余家代表,过去大半年,这些授权经销商没有放弃,我们没裁员,没断社保、没有发负面,店面正常运营,税还在缴纳,员工工资一分不少。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哪吒厂家会兑现承诺,可是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厂家从未正面回应过我们哪怕一次消息,全靠传言。”


图片


还提出了三点诉求,渴望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之后,据红星新闻,一名高管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经销商反映的问题,并且已经在进行研究。


但一浪未平一浪又起,哪吒汽车前CEO张勇远遁英国,人在海外的新闻开始发酵,眼看着又一处“贾跃亭式”结局即将达成。


面对大众的质疑,张勇称说自己到海外融资去了,只为了尽一切努力,抢救哪吒。


但一切尽在不言中,上一个这么说的已经不知去向了,所以车主们对哪吒汽车的不信任情绪并未就此终止,反而愈演愈烈。


哪吒汽车是否会凋零在寒冬之中,还是暂时蛰伏努力奔向春暖花开,答案渐渐偏向了前者。


图片

没人说的清哪吒汽车是从何时染上顽疾的,只是猛然回首才发现命运这二字的残酷之处。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哪吒汽车也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忆往昔,哪吒汽车是和“蔚小理”同一批成长起来的新势力车企,势头更猛。


2022年,凭借10万级、15万级的哪吒U和哪吒V两款产品,哪吒汽车以15.21万辆的好成绩一举拿下当年造车新势力的“销冠”,成为造车界公认的一匹黑马。


图片

图源:微博@哪吒汽车


但从繁荣到落寞只在一瞬,2023年,哪吒汽车为了摆脱网约车以及低端头衔,开始激进的向着20-30万价格段探高,但终究难以站稳脚跟,年销量约12.75万辆,同比下滑16.16%。


这是哪吒汽车的第一大症结所在:经营策略出现重大误判。


还有人将锅甩给了已经引咎下课的张勇,认为他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证据陈列了一箩筐。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张勇在一次采访时透露“哪吒汽车设计一个logo花了不下5个亿”,被质疑拎不清主次。


有趣的是,张勇最近专门回应了这个问题,称本意是想说明合众过去7年在“哪吒”这个品牌名字上的品牌宣传、营销传播、市场推广、渠道建设等综合投入就不下5亿元,如果仓促改名,将造成很大的浪费与损失,并非指一个LOGO的制作就花了5亿元。


但狼藉之下,已经掀不起什么回响。


还有一条罪状是张勇扰乱了哪吒汽车的产品线,指2023年推出的纯电跑车哪吒GT,有消息称这款车是为了成全张勇“穷人家孩子的跑车梦想”,被内部人士批评为“纯粹就是高层主观判断的产物”。


图片

图源:微博@哪吒汽车


当然在技术这一关,哪吒也算不上突出,早期得以杀出重围靠的是一招性价比,但后来比亚迪等车企玩的比它还狠,自然就没什么优势了。


其实哪吒汽车走到今天这步离不开流量二字,不论是早期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后来靠周鸿祎的流量来带动,哪吒汽车在市场上还是有不俗的关注点的。


海外业务能否支撑起哪吒的第二春仍是个谜,现CEO方运舟在之前的全员信中写道,哪吒汽车“未来2~3年内能实现销量一半在内,一半在外,2025年内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


但如今,哪吒汽车留给市场的最大疑问就是还能坚持多久!


图片

时至今日,没人会怀疑新能源将会是颠覆行业、引领未来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量均突破1280万辆,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新车销量占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率)达到40.9%。


但一片繁荣之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如哪吒汽车的危机已为行业敲响警钟:新能源革命绝非靠资本堆砌的速成神话,而是技术、管理、资本与政策的长期博弈。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车企也成了一门技术活,毕竟如果有一天传来暴雷噩耗,承受的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除此之外,针对行业对于智驾“蒙眼狂奔”的热议,官方也终于出手治理了。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强调“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图片

图源:微博@中国经营报


前段时间,小米SU7的事故想必各位还有印象,消费者当然痛恨车企宣传时鼓吹智驾,但在实战中又无法依靠智驾。


如今在各个车企产品发布会上,“高阶智驾”“L3级智驾能力”等宣传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在规定之后,车企们的宣传重点或许会有所调整。


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所以会出现开车途中玩手机、睡觉等操作,严重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新能源行业的“罪”,本质是资本与技术、速度与安全、理想与现实失衡的代价;而“罚”,则是市场与政策对失衡的矫正。


这是必须慢下来,冷思考的地方。


当行业从狂热走向理性,从扩张转向深耕,正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隐喻:真正的“逆天改命”,不是靠神话光环,而是靠脚踏实地——在电池实验室的每一次测试中,在代码编写的每一行逻辑里,在用户握紧方向盘的每一次信任中。(转载自李东阳朋友圈)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