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 3月9日消息,今日,由新腕儿和鞭牛士联合DataEye共同推出的首届短剧高峰论坛暨热力榜颁奖盛典举办。
会上,第三个圆桌论坛如期开展,主题是「短剧出海现状与未来」。
主持人:新腕儿主编,张茹雅
圆桌论坛嘉宾:
九州文化海外业务负责人,刘金龙
冰甜海外负责人,李梦迪
MPU COO,高祥晨
山海自制剧负责人,刘世博
喜豹短剧总编辑,杨阿里
卓渊影视海外负责人,第五洋洋
主持人张茹雅:海外市场和国内相比,大家更看好哪个市场呢?公司投入分配是怎样的呢?
卓渊影视海外负责人第五洋洋:目前,我们对海外和国内板块的分配比例来说,应该是9:1,先是基于国内目前的市场先做好。关于海外,我们也在做前期的一些基本筹备,等海外市场足够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比例放得更大一点。
喜豹短剧总编辑杨阿里:我们目前还是在忙国内短剧,主要是横屏和竖屏,但是我们也在做一些准备,因为之前也参与了一些网文出海,我们网文和短剧有些是一脉相承的,国内和国外也是有一些地方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希望在内容方向提前做一些储备。
山海自制剧负责人刘世博:我们和其他公司不太一样,我们的比例可能是六四或者是五五,因为山海主要是《神尊》开始,以最好、最大的力量做出成品剧,所以我们的比例可能高一点。
MPU COO高祥晨:我们FlatTV是纯做海外的公司,国内已经有400亿已经验证的规模,可以看到海外的用户基数相比国内更大,而且海外用户有很好的付费习惯,海外也可以有更多的内容创作、创新空间,所以我们认为放到长远3~5年来看,我们认为海外市场可以完全超过国内,所以海外是我们重点发展的状态。
冰甜海外负责人李梦迪:之前冰甜全部是在做国内的业务,但是从今年开始,冰甜对海外的预算会大幅度增加,会投入到海外的业务当中。因为现在来说国内的业务已经卷到一定程度了,海外全球英语就有50多亿的人口,所以市场和消费力已经摆在这里了,所以今年我们会大力投资海外市场。
主持人:海外市场投资预算大概有多少?
冰甜海外负责人李梦迪:这个不好说,但是今年我们在海外的投入肯定是非常巨大的,只能这么说。
九州文化海外业务负责人刘金龙:希望把国内非常成熟的内容商业化模式做到海外去,我们在国内短剧是做得非常好的。希望我们的海外业务可以是九州整体的新的增长点,也期待2~3年之后海外业务能够和九州国内一样实现牢牢吃住市场的15%~20%。
主持人:海外市场男频和女频的占有程度,和国内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九州文化海外业务负责人刘金龙:从目前我们跑出来的或者大盘跑出来的作品来看,还是以女频为主,甚至98%的都是女频作品,在各个区域都是这样。男频市场也会做开。现在这个阶段还是以女频为主,或者目前的市场用户心智更容易接受女频的内容。
冰甜海外负责人李梦迪:目前在国内男女频也是差不多一半一半的情况,在海外,理论上说也是可以被复制的。所以今年我们还是密切观察,会以女频为主,也会尝试一些男频。
MPU COO高祥晨:目前我们还是以女频做得比较好,海外男频的题材分散一些、小众一些,不同国家的受众口味差距比较大一些,所以男频这个题材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山海自制剧负责人刘世博:我们和各位不太一样的是男频剧都是在测了,等他们测得好一点,我们男频剧就打磨得差不多了,然后就可以拍了。
喜豹短剧总编辑杨阿里:国内一般是男频先火,然后男频占比比较多,但是我觉得这时候国外的男频机会也特别大,但是要符合市场的题材,找到这个新的突破点就会有新的空间。
卓渊影视海外负责人第五洋洋:目前海外市场的女频占比会多一点。但是,往后会多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植入,体量慢慢变大的时候,男女频的概念就会慢慢的消失。
主持人:当时是处于怎样的考虑选择了这个海外市场?当时是如何判断这个市场是适合自己的,以及决定这个市场之后又是如何冷启动的呢?
九州文化海外业务负责人刘金龙:我们认为欧美市场或者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市场肯定是要吃下的,接下来T2市场像东南亚或者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有价值的话也会做,对于T3类的市场在这个阶段价值不是很好,我们可能就会避免,大概就是这样的规划。
通过一波一波出海形式的探索,大家已经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从产品的设计到海外各个地区的用户审美、用户调性以及内容喜好的判断,建立在这样的积累和基础上,今天再做短剧出海就会非常轻松,是基于过去十几年中国出海探索之上的经验。
冰甜海外负责人李梦迪:一开始我们出去的时候先调研了各个语种和各个地区,每个地区的人口以及消费力是怎样的。不同的点是我们看完调研之后也知道大语种地区T0国家一定是最好,但是为什么我们选择做日韩呢?因为我们盘了一下手里的资源,我们的内容团队、投放团队的核心资源和经验都是在日韩,所以我们把日韩作为出海的第一站,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在这里,先从这里开始做,后面有了很多合作伙伴之后才会考虑做其他的英语区、西语区等市场。目前是迈出了第一步。
说实话,我觉得海外比国内还是难很多。因为本身是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用户到底喜欢什么,然后需要在内容上做哪些的改变去适应他们,说实话还是蛮难的。如果纯在国内的话,这个事情也不好做,必须有知道这些(文化)的人,到那个地区才能做好。
MPU COO高祥晨:我先总结一下冷启动的方法论,就是八个字:尊重用户、数据驱动。尊重用户,就是无论到哪个国家先研究这个国家用户的喜好,就是这些国家用户的关注点,包括媒体等等,然后再上面这个国家的作品,这也是对当地用户的尊重。数据驱动,本质上我们是全球发行,我们发行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哪些国家做发行,主要还是看这些国家的数据表现是怎样的,符不符合我们投放上的要求。
从后台的数据来看,我们是先做泰国和菲律宾女频市场,两个市场还是比较相似,在泰国和菲律宾做到了第一名,慢慢拓展到了欧盟市场,我们也在欧美的APP榜上进入过前十,整体来说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现在我们还在做调研,还在组织团队,增加对海外的理解。
山海自制剧负责人刘世博:我们标准就比较单一了,我们瞄准的是北美市场。女频比较简单,就跟着前辈做。男频就比较难一点,在北美市场就要考虑男频市场的爽点是什么,调整方向,然后做男频方面的东西。和前面几位前辈不同的是不是一部剧一部剧的去测。
在小说方面,我们也是调研北美的观众喜欢什么,然后形成一个本,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比较成功之后再后续的储备启动。小说现在的发展方向和短剧的早期比较像,一开始大家认为就是男性天下,之后女频一部一部崛起,到春节档,女频已经达到了非常恐怖的高度了。所以分析两者之后,应该会有很大的变化。
喜豹短剧总编辑杨阿里:喜豹短剧是在喜马拉雅旗下,我们希望跑得快一些。听了各位大佬的分享,我们认为在出海事情上,我们愿意做一个供应商,做一个CP。因为梦迪老师他们在日本的APP已经超过了奈飞,MPU是美股第一上市公司,ReelShort已经跑到第一了,山海的品质很好,我们还是做供应商。
卓渊影视海外负责人第五洋洋:从2022到2023到2024年,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已经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我们希望在国内的一些经验以及成果来说,在国内已经卷成这样了,我们还希望到海外卷一卷。
关于冷启动的板块,因为目前国内和国外在制作板块上差异不是太大,因为我们就是制作板块,在制作板块深耕,让制作板块达到最合适的标准。
主持人:那大家如何判断海外市场的用户体量呢?它大概可以成长到什么样的程度?到了2024年,出海会比较合适的时机吗?
九州文化海外业务负责人刘金龙:海外市场肯定是能做的,对比之前做小说或者做游戏、做工具,对比过往的赛道,短剧市场在很短的时间里爆发出了很大的潜力,也让我们相信短剧出海在全球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至于今天预判一下这个市场规模到底多大,首先我们看一下国内,听了前面朋友分享的数据,去年国内有300多亿的市场规模。在海外,国内是人民币,我们在全球是300多亿美金的市场规模,但这还需要时间探索,希望是两年内(能完成探索)。
2023年可能大家还在做探索,包括产品形态上的,包括放链路上,包括内容形式上的,然后就是从生产到变现都在探索。但是,经过了半年时间的探索期,现在头部的几家平台包括将来入场以及正在入场的平台,大家肯定有一定的心思,站在过去半年的积累和经验之上,今年唯一的变化,就是我和侯超讲的,在海外来看今年最大的变量就是内容,谁有好的内容谁就是第一。
冰甜海外负责人李梦迪:现在出海这个事,是大家都已经有的概念了。至于可以做多大呢?其实可以看一下TikTok在海外的体量,以及奈飞这样的常规体量,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估计。我个人觉得全球80多亿人,短剧市场可以做到10亿的用户量再过几年可能可以看得到。
MPU COO高祥晨:能做到多大取决于几个点:第一是用户对付费形态的接受度。在国内,短剧在短视频里的渗透率至少是一半以上。然后,海外的话我们可以看到Netfix每个月的付费数是2个多亿,有2个多亿会在Netfix上付费,我们做的是短剧,是和长剧对应的形态,在内容形态上几乎上可以和长剧接近,所以它有很好内容付费度。从付费习惯上,整体都会超过长剧,比如说用户在我们平台单周的订阅费是19.9元/月,已经超过了Netfix,所以用户的付费意愿是比较强烈的,有大的用户基数和强的付费意愿就是海外市场成立的前提,所以这个市场未来的空间一定很大。
至于时机的问题,站在2024年和2023年相比有两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国内工业化生产的模型基本跑通了,国内的产量非常大,但是受限于会出现一些题材部分同质化或者投放的内卷,国内一些团队会慢慢的转向海外,这是一个趋势。另一方面,海外经过2023年一年的试验,大家大概是跑出了一些爆款作品,慢慢觉得这个市场是可以做的,慢慢有更多的制作方转过来,帮助有我们这样的平台和大家做文化出海的事情。所以,我觉得2024年相比2023年一定会有一个非常长足的进步。
山海自制剧负责人刘世博:我觉得短剧发展到现在,只要有一个智能手机和智能支付,基本上就是短剧的受众。从国内来看,短剧刚出来的时候,影视学院的专家们如丧考妣,我身边电影学的博士生和研究生一个个都是哭丧着脸,现在他们也在看,也在付钱,海外也是这样的过程,大家慢慢接受,从影视剧从一个横向的东西变成竖的,就像监视器从横的变成竖的,现在再让我看竖的就不习惯,所以这是一个变化。
喜豹短剧总编辑杨阿里:说一个好玩,以前是好莱坞降维打击中国影视产业,现在又土又小的短剧在搅动美国影视产业,我们也在和他们的一些供应方接触,包括一些平台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我认为短剧出海经历了几个阶段,一个是翻译出海,再到批量化出海、规模出海,再到模式出海、平台化出海,再到接下来进入本土拼杀的原创,结合本地用户喜爱的本土化出海,它们都在不断的升级,这里面的机会还是巨大的。
卓渊影视海外负责人第五洋洋:前面各位大佬关于短剧出海、小说出海在前面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小说出海成熟之后,拿着小说把它变成视觉语言进行转化的,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人做的短剧在海外进行播放。
我认为,从近两年来看,因为短剧出海已经有很多在做或者即将要做的,一两年内短剧出海应该有比较大的增长,或者有更大体量的进行,应该是这种方向。